查看原文
其他

私人影院的红与黑

梁鑫 文化产业评论 2019-06-30


第2052期文化产业评论


在“点播影院”未被正名之前,人们更习惯称它为“私人影院”。其实二十年前,大家更喜欢叫它“录像厅”。录像厅时代,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重要象征。它的辉煌,造就了周星驰、梁朝伟、周润发、张曼玉等一代巨星,至今仍被影迷们津津乐道。好景不长,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,家家户户逐渐普及VCD和影碟机,录像厅慢慢走向没落。令人意外的是,在中国电影蒸蒸日上的21世纪,重出江湖的点播影院似乎找到了再度爆发的契机。但事实上,排除万难推动电影产业向“后发行时代”前进,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。



作者 | 梁鑫

来源 | 文化产业评论

编辑 | 李姝婧


如果说,录像厅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杰作,那么,点播影院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。

 

点播影院的前世今生很简单,一句话概括为:2014年流行,2015年发展,2016年爆火,2017年洗牌。



2018年,这个号称万亿的市场,却又异常紊乱。当“私密性”也能被贩卖的当下,人们开始走进足疗店、按摩店、KTV去看起了电影。

 

审美疲劳、灰色空间、经营混乱、政策重拳,这些从录像厅时代就携带的“原罪”依然拖累着点播影院的转型,破灭着它许诺给产业和市场的错觉。

 

一片蓝海:私人影院曾是被吹爆的风口

 

从2012年国内首家私人影院落地开始,私人影院是不是一门好生意?这个疑问就一直困扰着很多从业者和围观者。



据统计,3000家私人影院中,约有50%门店能够在三年以内收回成本。一个可参考的案例是:传统KTV和影院回收成本的周期大约是6年。

 

另一个市场被点燃的象征来自资本的嗅觉:2016年私人影院遍地开花,3000多家新店涌入;2017年,传统院线金逸影视、博纳影业、华谊兄弟,还有爱奇艺、国美等巨头纷纷入局;如此看来,2018年在全国至少开设了5000多家线下门店。



近年来,中国电影产业进入变革期,伴随着竞争激烈的院线窗口期,大部分影片难以充分释放出票房能量。400部左右的国产电影,半数能在影院上映10天左右,能做到延长放映的少之又少,排片被挤压,影院“一日游”的数不胜数。

国内仍存在着一片广阔的二轮市场有待开发。在这方面,私人影院的出现使电影产品供给呈现多元化,如同一个具有巨大想象空间的有效载体。于是这个新业态顺理成章地,被人们认为是开拓“后电影发行时代”的主力担当。

 

一纸公文:被监管的蛮荒之地

 

“标准制定得有点松,行业圈得比较广”这是不少野蛮生长的私人影院所惯用的“挡箭牌”。看似肆无忌惮的违规操作,实质占用着很多“小心翼翼”运营的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空间。

 

今年三月,《点播影院、点播院线管理规定》出台,这个在民间招摇已久的话题产业终于有了方圆。



《规定》(点我查看)中对于点播影院、点播院线的定义、版权、资质等很多关键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。对放映设备、放映质量、计费系统做了相应规范:

 

点播影院必须加盟点播院线,必须取得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;

点播院线则必须取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;

对于版权问题,点播院线负责向所辖点播影院提供影片,点播影院不得放映所加入的点播院线发行范围之外的影片。

 

也许,在新《规定》下,七成以上的点播影院/院线或将终结一直以来游走于“边缘地带”的灰暗生长期,市场上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博弈也看似接近尾声。

 

然而,今年五月份,随着上海黄浦区文化局实行的一场大规模整治,执法人员在网格化调研中发现,区内私人影院九成没有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,并无版权;大部分位于居民楼、写字楼等非经营性场所,达不到安全规定;工商注册通常为咖啡厅、酒店、餐饮等业态;不出售电影票,主要根据包间主题和容纳人数收取厢费,价格40元至上百元不等;设备简陋,多为投影仪而非银幕,画质模糊;超过6成提供“多元化服务”,集观影、桌游、VR游戏、棋牌、咖啡、KTV、网咖等多功能于一体。



私人影院的未来,依旧通向未知……

 

一趟浑水:业内乱象闹剧横出

 

“95%放盗版,70%放枪版院线片,20%放爱情动作片”的私人影院,在大众认知里留下了这样俗不可耐的印象。

 

侵权,播放禁片等低端产业链的死灰复燃,几度将其推至风口浪尖。私人影院从起势到堕落形成了很大的行业反差,这样的畸形产业如何能盘活市场?如何能延长影院生命周期?“灰姑娘”若想洗白不得不考虑以下这些问题:

 

  • 从大航海时代过渡到跑马圈地

 

尽管私人影院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,但由于不少经营商在利益面前妥协,良莠不齐的门店管理系统滋生出盗版甚至禁播内容。单一的经营模式,捆绑式销售在不断降低消费者用户体验,增加门店经营风险。“价格战”策略以及其他更为极端的经营手段,让刚刚起步的点播影院业态还没有完成商业孵化,就走向了畸形发展和野蛮开辟的道路。



政府所出台的规范标准,已透露出点播影院这个新兴行业顺应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潮流,春天即将来临。对此,行业在选择内容发行和技术系统合作伙伴时,应该慎重选择能提供正版内容、完整体系技术以及能提供多种经营模式的机构,抢占先机。

 

  • 在“错误”面前,个性不值一提

 

条例中写明,“在电影院和流动放映活动场所之外,为观众观看自选影片提供放映服务经营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”,统统属于管理范围。



除了上千家点播影院,同时还突出社交功能的影K、足疗式影院、网咖等不计其数,如此具有个性化的放映场所,如何合理纳入监管范围、规避违规经营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深究。

 

  • 电影产业的“扩窗”发行 or 不法资本的冒险转型?

 

中国电影的院线外增量收入空间庞大,点播影院作为二级市场是未来票房的提振点。未来,主题影院、私人影院、社区影院、电影吧影院等将会构成了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主流终端。依靠点播影院这类新的观影形态,为票房做增量,是把中国电影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上升空间和机会。

 

点播影院亦是常规电影放映渠道的补充和延伸,并被明确为电影放映市场主体的一部分。在创新业态,实现差异化经营的同时,也要维护传统影院的合法版权和影迷的观影利益不受侵害。



显然,由中国电影当前的发行来看,其收入结构处于亚健康状态——将观众纳入到特定发行结构中、通过放大渠道来增加市场规模的方式是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。毋庸置疑,点播影院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电影市场残缺式发展的空缺,给我国的电影市场的成长带来了新的生机,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能量。


总体来看,我们甚至都可以把点播影院看做一种以观影为主的娱乐综合体,它所面对的是线下娱乐的亿万市场空间,在互联网时代,所有对用户时间造成占用的娱乐消费方式,都可以看成竞争对手。

 

那么,播影院只有去粗取精、推陈出新,才能把时间拉往自己的一边。

 

其如今的历程,就仿佛司汤达在《红与黑》中评述的那样:“我从地狱来,要到天堂去,正路过人间”。



// 主题阅读 //


// 推荐阅读 //


高薪诚聘:合作作者(点我了解详情)


还可以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